正午12点

新闻联播2025-03-15文字稿

[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交流互鉴 为人类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年前的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方案,不断注入文明力量。

近日,“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主题展览在巴黎圆满落幕。三个多月时间里,来自中国的200多件(套)精美文物展示辉煌灿烂的盛唐气象,在法国掀起“中国文化热潮”。习近平主席在展览的序言中写道:“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在不同场合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彰显推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的智慧与远见。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在中国-中亚峰会,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加强文明对话;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提出愿同阿方包容互鉴,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开展“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携手推进现代化;在喀山金砖峰会,提出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中国不断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到“良渚论坛”,再到世界古典学大会,中国与世界共同探索文明互鉴的当代价值。举办“何以文明”全球巡展,推动全球文明对话。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双向奔赴”,为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2024年6月,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不久前,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专题网站英文版正式上线,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积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十多年来,从建立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旅游城市六大联盟到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年;从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到举办全球南方国家智库论坛;从邀请外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到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人员往来……中国持续推动青年、智库、政党、媒体对话交流,架起一座座友谊和理解之桥。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携手各方绘就出一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画卷。

[视频]【真抓实干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贵州:抓好特色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吉林:延链增效 加快壮大富民产业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贵州、吉林两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延链增效,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抓好特色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眼下,贵州270多万亩李子树陆续进入盛花期,这也是管护的关键期,村民们正忙着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丰收打好基础。今年,贵州组建了精品水果、食用菌等多个特色产业专班走进田间地头,重点围绕品种焕新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如今,贵州正充分利用山地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精品水果,形成了镇宁蜂糖李、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从江百香果等一批地方品牌。

今年,贵州将持续加大产业资金奖补到户力度,支持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今年预计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力争培育10个以上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加快补齐农业机械短板,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延链增效 加快壮大富民产业

全国两会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在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一穗穗鲜食玉米在这里经过精细化加工成为真空鲜食玉米、速冻玉米粒等产品,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像这样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梨树县有近10家,今年以来,已签订订单数量同比增长15%。

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超过850亿斤。当前,全省把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细加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技术升级、项目引领、招商引资、品牌营销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今年,吉林力争新增100户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玉米深加工